查看原文
其他

盖一幢小房子太费劲。︱刘德科

刘德科 德科地产频道 2021-10-24


缺乏那种高度体系化的产业链

PM10:00,Mar.4th,2019


文︱刘德科

 

1st

 

前段时间,有篇文章很流行,《日本人多地少,为什么还能一家一栋房?》,说东京的人口密度大大高于北京,但仍然可以实现一家一栋房,一户建(独栋住宅)的密集程度丝毫不亚于公寓楼。

 

国情不同,感慨的意义不大;但日本仍然值得中国学习——日本的一户建拥有非常扎实的产业链支撑。简单说:你有土地,想要盖一幢小房子,非常方便,找一家工务店,就可以预算非常可控地把房子盖出来,装修也一并完成。

 

但是,如果你在中国,特别是在农村,你有宅基地,想要盖一幢现代化意义上的小房子,如果不是政府统一成片开发,你的造价成本和时间成本会非常高。

 

因为,目前的中国缺乏这样的产业链。

 

前段时间,看到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丁长峰先生在朋友圈上晒他的母亲宅,房子是盖得「朴素美好」,但也有一通感慨:这么个简单的房子,无论是材料部品还是施工,都面临重重挑战,时间成本和造价成本都大大超乎预算;「中国过去三十年房地产开发是以大规模高密度复制为体系,无论是设计、材料、性能完全没有照顾农村的需求」……

 

简而言之,中国的农村缺乏日本一户建背后的那种高度体系化的产业链。

 

像丁长峰先生这样的专业人士,盖一幢小房子也那么费劲,比城市里的商品房项目费劲多了。

 

2nd


母亲宅 

作者︱丁长峰

 

2018 年,我盖了两个房子,一个是北京世园会核心场馆之一的植物馆,俗称万花筒,1 万平米;第二个是老宅重建,称为母亲宅,122 平米。

 

丁长峰母亲宅实景


我离家较早,老宅搬过一次,最近的是我父亲 1987 年盖的,30 年过去,没有保温,门窗质量差,完全不能应对江苏冬季湿冷的气候,采光也不佳,无法满足老人的生活习惯。

 

新的母亲宅混合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和一些徽派民居的文化格调。一层,包括两间卧室、一间独立的客厅、餐厅和厨房,无障碍卫生间。屋顶设有平台,向西可以眺望母亲以前栽种的果园。两个院落,内庭院种花种树,西侧是菜园,自力更生。 


丁长峰母亲宅实景

 

新房子对母亲的挑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,进院子和进客厅都要换拖鞋。

 

铺设了地暖,但是必须盯着母亲开。

 

这项计划在脑子里盘旋了两三年,真正开始行动是 4 月份。五一的敦煌之行基本确定了设计方案。

 

▲ 丁长峰母亲宅设计手稿

 

虽然是个 122 平米的小房子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工作的集成程度较高,地方的小型施工队伍实际上无法满足要求,由于非标设计,材料部品很多要定做,给时间和成本都带来不定因素。

 

日本一半的建筑是小住宅,体系完备,社会分工明确,地方上的小型工务店可以集成解决所有问题。但是中国过去三十年房地产开发是以大规模高密度复制为体系,无论是设计、材料、性能完全没有照顾农村的需求。

 

我的发小是地方父母官,他说要把你们家作为样板进行宣传。但是这个样板要求的集成能力太高了,如何复制?由于非标,最后的成本也大大突破了我的预算。

 

新时代的风格设计、达到国家标准的保温节能标准、现代化的卫浴和厨房系统、可以接受的预算、灵活小型的在地建设队伍……不解决上述问题,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场空话。

 

所以,历时 9 个月的母亲宅重建工程就当成是我对中国问题的一次探索吧。

 

3rd

 

过去几年,我们一直在关注农居房。

 

我们关注过的 gad 建筑事务所的东梓关农居房,现在已是「网红」,当初设计时,建筑师费劲心思想着让村民真的能住:前院可以晾晒衣服还有谷物;后院有洗衣池、农具间和电瓶车位。

 

但变成「网红」之后,现在多数房子开了民宿。

 

这当然也是好事。也从侧面说明,中国农村太缺美的、好的、新建的农居房。难得建出了一个东梓关农居房,就升华为经营性的民宿,超越了农民日常居住的功能。

 

这些年,城市商品住宅项目更新迭代的速度堪比手机之进化,但诚如丁长峰先生所言:「中国过去三十年房地产开发是以大规模高密度复制为体系,无论是设计、材料、性能完全没有照顾农村的需求。」

 

不能说政府不作为,很多地方政府也在为更美更现代化的农居房而煞费苦心,但精力主要花在成片建造上,而不是花在个人自行建设上。目前中国农村无论是制度还是建造产业链,都还没有准备好——没有准备好能够像日本那样可以让一户建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。

 

4th

 

假设农民有钱也有地,中国农居房的主流现状是什么?重温一个多年前我们写过的故事,今天还是当年的状态——

 

我有两个朋友,一个是温州土豪,另一个是杭州建筑师。前者要在自家宅基地盖房子,请后者帮他设计。

 

建筑师费尽苦心,做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式建筑方案。温州土豪看了之后,说再改改,我要那样那样的。建筑师终于心领神会,转头跟实习生说,帮他整一下。

 

一两个小时之后,实习生就整出了一个设计方案。温州土豪拍手称快:对,这就是我要的!

 

实习生整出来的,是一个所谓的「欧式建筑」。楼很快就盖出来了,外墙贴着石材,立马成为村里的地标建筑。

 

我们经常因此当面嘲笑那个温州土豪朋友,但他的回答无懈可击:「如果不被你们嘲笑几分钟,那我就要被村里人嘲笑几十年。」

 

他的意思是,要是用了那个富有诗意的日式建筑方案,谁他妈会懂得欣赏啊。现在,他的欧式豪宅,那真是听取赞声一片,已经成为村里人竞相模仿的范本。

 

当然,盖这样的房子,也是很费钱也很费时。

 

5th

 

是啊,中国还没准备好。

 

你看,中共 1 号文件连续那么多年都在关注三农,从中央到地方的「两会」那么多提案和议案,都没有关注到农居房建造背后的产业链问题。

 

不急。既然是产业链,就意味着是蜜罐,总有一天会被打开,津津有味地品尝,农民高兴,政府高兴,企业也高兴。


「德科地产频道」付费音频节目

《DK楼市政策日志》

每个工作日的楼市政策解读

▼长按二维码购买▼



《DK楼市政策日志》更新至第319期

【点击试听】

No.302 这个猛:海南将引导3.1万亩存量宅地转型或退出。

No.305 房价下跌时官方的真实心态。

No.310 成都高新区要新增200万方人才公寓,怎么看?


👇点击阅读原文,打捞更多文章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